Related Posts

2015年10月27日

客家庄裡有客家情

  「人連阿妹逞錢多,我連阿妹用山歌;

一句山歌千句話,妹係知音就來和。」——客家山歌


一般認為,客家人的第一原鄉是在中國大陸的北方,山西、湖北、河南一帶,後因北方的動亂不安,才相繼南遷,包括到了臺灣。經過歷史上多次的輾轉遷徙,長期下來,除鍛鍊出不畏環境險惡的堅忍毅力和獨立精神外,其豐富的文化底蘊也隨著移民腳步於新天地 裡不斷累積,續編織一篇篇美麗感人的故事。就像蒲公英隨風飄揚,於落地處生根後,即再綻放光采的生命。 
紅紅綠綠的客家花布,搭配代表著富貴和喜氣的牡丹花,創造出的各式產品很受大眾喜愛。(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紅紅綠綠的客家花布,搭配代表著富貴和喜氣的牡丹花,創造出的各式產品很受大眾喜愛。(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為使民眾能看見客家豐富臺灣多元文化之美,並傳揚客家文化、繁榮客庄經濟,促成客家的永續發展,客家委員會於103年推動「客家文化躍升計畫」、104年再以「客家三部曲」積極推動提升客家軟實力,淬聚傳統與創新,展現客家文化的新內涵,以富麗客庄、永續客家。 

看見客家──「天穿日」和令人目不暇給的十二大節慶在客家習俗裡,農曆正月二十的「天穿日」,因相傳是女媧補天的日子,在這天客家庄會準備傳統的「甜粄」來祭拜,表示協助女媧補天的意思。另外,這天「男不耕田、女不織布」的習俗,則蘊含讓大地休生養息的意義。因「天穿日」是「天穿地漏」的日子,也意謂即使再努力賺得都將自然流失,遂衍生當日放假唱山歌自娛娛人的習俗。因此每年的這一天,許多客家鄉鎮會舉辦山歌比賽。而為讓大家對客家文化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民國99年政府公布將「天穿日」訂為「全國客家日」,讓美麗的習俗傳說,有了延續的動能,更賦予它環保、樂活的現代意義。

因臺灣客庄有著豐富、濃厚的節慶藝術饗宴,自98年起,在中央與地方合作下,開始舉辦「客庄十二大節慶」活動,精選各客庄中富有「人、文、地、產、景」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散於各地的歲時節令、傳統活動,以及「客家桐花祭」、「六堆嘉年華」及「收冬戲」等新興活動,涵蓋客家傳統與現代的人文藝術、民俗技藝、風土民情及米食文化等,充分展現「客庄節慶有特色,月月繽紛慶歡樂」的熱鬧氛圍,讓民眾可體驗客家的好客熱情
103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精緻大戲《霸王虞姬》,以創新手法成功地將「九腔十八調」的客家戲曲與歌仔戲及京劇做完美結合。(圖:客家委員會提供)
103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精緻大戲《霸王虞姬》,以創新手法成功地將「九腔十八調」的客家戲曲與歌仔戲及京劇做完美結合。(圖:客家委員會提供)
外,也成功地傳承客家文化,並為客庄帶入觀光人潮,帶動產業發展(「客庄十二大節慶」精彩活動網址http://festival.hakka.gov.tw)。

創新客家
──產業創新、藝文創新、環境創新
為強化客家產業優質形象,打造客家專屬 品牌認證,客家委員會(簡稱客委會)自97年起至今,輔導了631項客家特色商品、通過245項商品認證、3家通路標章授權,及嚴選16家認證餐廳;且透過輔導業者、開發各式客家文化意象布料、舉辦創意服飾設計比賽等等,營造美學客家的意象,再運用創新的行銷策略,推廣客家新的有感體驗。

可以想像「客家戲曲」與「歌仔戲」及「京劇」完美融合嗎?客家戲劇表演團體——「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做到了!改編了膾炙人口的西楚霸王項羽與虞姬的故事,於103年登上國家劇院舞臺,並克服音樂及語言差異,將「九腔十八調」著稱的客家戲曲與「歌仔」及「京劇」成功結合,更在舞臺設計上費盡心思,並以創新的「轉臺」方式,呈現時空對比,讓視覺更加豐富、劇情節奏更加流暢,
臺灣最盛大美麗的花節--「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除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油桐強韌的生命力,也恰如客家人堅毅硬頸的精神。 (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臺灣最盛大美麗的花節--「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除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油桐強韌的生命力,也恰如客家人堅毅硬頸的精神。 (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結合三大劇種藝術,呈現出最精緻華麗的視覺饗宴。

又如103年舉辦的潮客樂活動,以人氣偶像團體JPM擔任代言,邀請知名音樂創作人陳忠宏及官 靈芝,共同創作活動主題曲,由頂尖音樂製作人陳建寧監製單曲EP,展現客家流行音樂多元曲風,讓更多創作人、歌手及樂團願意投入,編織更多充滿創意的客家流行音樂;同時藉輔導客家藝文團隊,建立經紀人制度,以提升專業水準,並能將客家音樂浪潮推向國際。 

另外,客委會推動中的「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103—108年),則是希望透過營造優質客家聚落發展環境、提升客家館舍營運品質,凝聚在地居民共同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及維護,並能將地方文化創意及特色產業的發展逐步融入區域空間環境的文化氛圍中,帶動全民參與客家藝術文化的創新感動。

永續客家
──扶植藝文團隊、培植新世代人才、設立客家園區花兒盡情綻放美麗、花香撲鼻,是為誘得蜜蜂散播花粉,以續生命;文化之美若能藉站上舞臺,吸引世人目光,透過傳播的力量,則得以傳承、延續。客家委員會為培植優質客家藝文團隊,登上國家表演殿堂或參與國際藝術節與國際接軌,以呈現台灣客家之美,自102年起補助3年期計畫團隊,以支持優質客家藝文團隊進行長期演出及經營規畫。

為激起客家青年傳承客家的熱情,客委會104年 辦理「蒲公英行動計畫」甄選活動,鼓勵青年朋友投入客家事務,散播光熱力美的客家溫度,並提 出「客家文化技藝樂學試辦計畫」, 
客家族群是臺灣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源遠流長的文化更豐富了臺灣多元文化之美。(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客家族群是臺灣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源遠流長的文化更豐富了臺灣多元文化之美。(圖:臺灣光華雜誌月刊提供)
於1-2月的寒假期間在北、中、南10 所參與試辦學校辦理,提供學生深入體驗學習族群文化與技藝的機會,並讓客家語言及傳統技藝在校園廣受接納及使用。

此外,為打造臺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與研究的中心,推動南(六堆)北(苗栗)2座國家級客家文化園區的建設及營運,南北園區分別於100及101年開園。屏東六堆園區以客家生活體驗為主軸,具文化傳習及生態教育功能、苗栗園區為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的研究及交流中心,設置六大主題展覽館、好客等路區及好客餐廳等;至104年5月止,已累積702萬參觀人次,吸引海內外遊客,親近客家、認識客家,成為客庄文化觀光景點,帶動產業觀光及區域發展。

「客家山歌特出名,山歌無腳萬里行,山里唱到城里轉,五湖四海飄歌聲……。」客家是忠義、敬天地、愛國愛鄉的族群,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不論是文史、文學、民俗、技藝、節慶或飲食,無一不豐富了臺灣文化。臺灣多元文化之美,不能沒有客家,想驚豔客家嗎?請到客家庄,共下來尞(一起來玩)!

(本文由客家委員會提供參考資料,行政院新聞傳播處整理編輯撰述)